2017年四平市铁东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20日在四平市铁东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于荔欣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铁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委部署,主动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秉持“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锐意进取,克难攻坚,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四平、幸福家园”目标,充分发挥我区综合优势,形成了投资持续增长、产业加快壮大、民生显著改善的新局面。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4.2%;全口径财政收入5.8亿元,可比增长18.5%;地方级财政收入2.4亿元,可比增长1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亿元,同比增长11.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4万元、1.29万元,均增长7%。
——突出开发开放,项目建设再攀新高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走出去”招商,抢抓京津冀产业转移战略机遇,与浙江省永康市全面对接,签署友好市区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加“浙商吉林行”、“吉商大会”、“第十一届东北亚博览会”等招商活动,派一名干部到吉林省驻广州办事处挂职,实现珠三角零距离招商。通过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招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产10万套中重型商用车智能转向系统产业化项目、恒大综合体项目、叶赫现代观光农业项目、铁东汽车产业服务综合体项目已经落地。五洲国际项目、叶赫国际滑雪场项目即将签约。预计到年末,录入省项目签约调度系统项目70个,到位资金50亿元。
项目建设成绩斐然。加大续建项目抓推进、落地项目抓开工、洽谈项目抓签约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共有2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99.07亿元,其中参加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的项目16个,总投资79.9亿元;万达广场、汽车转向系统零部件研发服务平台等6个续建项目有序推进,本年度投资19.17亿元。项目储备力度显著增强,全年谋划项目12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28个。
开发区项目引领功能凸显。全面去开发区行政职能,努力将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发展龙头。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征地工作有序推进。实施全员招商,项目建设明显提升。突出服务引领,帮助企业解决遗留问题,实行项目领办、代办,确保项目及时开工。预计到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可实现183亿元,同比增长17%。
——突出产业升级,发展质量加快提升
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3户世界500强企业、8户国内500强企业项目日渐成熟,以中航奋进、中电建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迅速崛起。园区集群集聚效应初显。着力打造千亿级专用车产业集群,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四平专用车产业峰会”,组建吉矩专用车产业集团,成立吉林省专用汽车协会;中航奋进技术改造项目、吉平专用车与中集合作项目等一批优质专用车项目顺利启动;行业发展优势明显,企业产出率及效益同比翻一番。企业技术改造迸发活力。投入技改资金41亿元,四平吉运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年产1200辆轻体物流车升级改造项目、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磨机器人项目等27个技改项目全部完成,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工业品牌影响扩大。君乐宝的乳酸菌,精细化工的医药中间体,拓华的干细胞,立白、纳爱斯的日化合洗,维克斯的换热器,恒锐工具的硬质合金刀具,佳乐宝食品的金玉米油等精尖产品,成为铁东乃至四平的新名片。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预计到年末,全区民营企业户数达到3770户,同比增长16%;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1%;新增年纳税额10万元以上企业90户。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7户,年底还将有15户企业跨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全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6亿元,同比增长8%;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7.5%;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4.5%。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全面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完成调减普通籽粒玉米35291亩,完成年计划的100.8%;都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汇发农业可带动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智慧农业独树一帜,惠丽农场开拓农业“互联网+”营销模式,入围全国农业创业创新大赛。叶赫满族镇的叶赫贡米、叶赫白蘑、“嘎嘎脆”苹果等特产系列和名居红酒庄园的“雪蓝红”山葡萄酒系列等品牌知名度逐步提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22家、发展合作社联社2家,流转土地6.38万亩,入社成员人均年收入增加1100元。预计到年末,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9.26亿元,同比增长4.2%。
服务业活力初显。旅游产业亮点纷呈。成功举办首届“叶赫论坛”,明确了叶赫满族镇“古城水镇”的发展定位。叶赫那拉城改造升级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0%。首届“中国·叶赫冰嬉节”、“2017中国·叶赫开河鱼美食节”、四平首届“吉恒”杯龙舟赛丰富了叶赫系列民俗旅游品牌的内涵;“2017中国·叶赫红果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11万人次,果农收入增长30%以上。今年新栽各种果树1.2万亩,为实现林果采摘产业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国家A级景区已达4个,新晋省级乡村旅游A级经营单位3个。预计全年各景区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同比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亿元,同比增长25%。商贸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初步形成了以万达城市综合体和欧亚商都为核心的两大商圈新格局。举办第二届消夏夜市,入驻商户100余户,每天客流量达5000余人次,收入实现700多万元,比第一届增长12%。金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年为企业融资80亿元,为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创业就业发放无息贷款1500万元。
——突出建管结合,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城区建设管理巩固加强。征收工作成效显著。41个区直部门下沉到征收一线,全年累计完成房屋征收5106户,其中棚户区改造3749户,重点工程1357户,为全市提前完成省下达的棚户区改造任务作出重要贡献;完成土地征收428.7万平方米,拆除地上附属物76.2万平方米,对违章建筑依法实施强制拆除,引松入平、转山湖应急饮水、南北河治理、东山公园、集双高速公路、旅游公路和管廊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用地得到有效保障。投资5.34亿元,强化城区市容环境治理。对7条主街路进行风貌改造,拆除各类窗户罩、护栏、牌匾3141个;完成楼外墙立面改造30万平方米,良好的市容市貌环境为“航空飞镖”军事比赛提供了有力保障。主次干路实行机械化清雪,确保大雪6小时内城区道路畅通。推行“五位一体”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模式。街道牵头清理各类违章摆放5141处,拆除各类违规建筑物、搭接物3203处。积极配合“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小区改造40个,粉刷弃管小区楼房外墙面550栋,日清运小区居民垃圾350吨。城区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升。市内栽植各类乔灌木4160棵,补种花草6.3万平方米,摆放鲜花4850盆,城市品质形象大幅改观。
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累计投入1730万元,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修筑乡路23公里、桥梁2座。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打造提升房身—合力—山门村、山门镇—英城村、四—叶线3条绿化美化精品线路,创建4个省级美丽乡村。投资460余万元,完成14个省市级重点村建设。农村改厕988户任务全部完成;“阳光淋浴进农家”完成260户。加强农村长效保洁。在四—叶沿线村屯设立新农村长效保洁机制试点。秋季绿化造林完成3.9万亩,111个村屯实现一季一绿化、一季一达标建设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成立铁东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高质量、高效率整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14批22件环境信访举报投诉问题。大力开展矿山专项整治,配合市直相关部门对多家采石场依法依规进行停采整顿。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污染、企业非法排污等系列治理行动,清运平整基建残土1.18万立方米,淘汰燃煤小锅炉87台,清理河道垃圾3510吨,停养禁养区内养殖企业6户,彻底拆除3户“地条钢”生产企业。全面建立河长制,共设立各级河长106名,竖立河长公示牌54块,“一河一策”编制有序推进。投资2851万元的叶赫河三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开工。投资5079万元的叶赫污水处理厂全面竣工,全长1.2公里的沥山路污水管网铺设完毕,南宁路和平东老工业区污水管网已并入市政污水管网。强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清收林地0.8万亩,全年造林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
——突出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年初确定的13件民生实事全部按节点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12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2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22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6925人。“双创”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311人,培育树立返乡创业农民工典型38个;“一个中心、两个创业园”孵化企业97家,带动大学生创业1000余人。共拨付以前年度欠拨专项资金1.3亿元,当年专项资金2.2亿元,当年专项没有滞拨欠拨情况。安居工程稳步实施。369户家庭获得实物配租,346户家庭获得廉租补贴,37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竣工。社会救助保障有序推进。累计发放低保金7346万元,为1.42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058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参合1.43万人次、110万元,发放五保供养经费201万元。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为1400名残疾人配发康复器材,为2400名残疾人解决生活难题。
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全区38个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我区大学区改革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投资2300万元为6所学校改善基础设施,二中、三中等5所学校被授予“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中央东路小学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受到中关委好评。科技工作成果丰硕。为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48个,获得资金2782万元。共有33家企业入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名录,入选率居全市第一位,科技局被我市推荐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候选单位。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冰雪地域文化、满族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得到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百姓大舞台”品牌活动遍布城乡。体育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吉林省2017青少年速滑锦标赛,我区运动员获得2金、2银、1铜5块奖牌,包揽四平地区金牌。四平市第九届社区体育大赛,我区包揽团体总分前八名,区政府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卫生计生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全力开展14类55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42%,四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计生家庭发放奖扶金791.88万元。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圆满完成。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产业扶贫得到加强,共投入扶贫资金672.04万元,两个300千瓦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发放扶贫资金22.17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73人。D级危房和全区各部门包保的C级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安装农村安全饮水净水设备1554户,两个贫困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投资131.1万元,改善贫困村校舍;为贫困学生捐款31万元。投资40万元,购买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办公用品,新建两个贫困村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81人次获得新农合补偿17万元,21人次享受“住院‘零’付费”政策,免除全部医药费5.5万元。为符合参保条件的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今年共实现31户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叶赫村和英额堡村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
——突出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社会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完成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站)试点建设,化解矛盾156件。“平安铁东”建设取得新成果。命案、抢劫等大要案侦破率均达到100%,命案积案、命案现案侦破率全市第一。火灾防控切实有效,火灾起数下降3.6%,伤亡人数下降50%。公安基础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先后建成了黄土坑、平东、城东三个标准化派出所,并跨入全省一流行列。
信访办理规范有序。圆满完成国家“两会”、“一带一路”峰会、省十一次党代会等重大会事期间信访维稳工作任务,我区被评为“四平市党的十九大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164批次1027人次,办理来信及网上投诉89件次;47个重点信访事项全部落实领导包保,领导接待群众来访53批次415人次,市里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积案化解率达100%。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扎实开展全区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各领域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172项,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全区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突出自身建设,政府履职水平全面提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件、政协提案90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加强依法行政,建立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团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向政府出具法律意见书26件,提供法律咨询32项,代理政府涉法涉诉案件16起。大力实施“放管服”改革,对11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单位的39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累计压缩办事时限385个工作日。强化监察工作,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积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完成审计事项15项,议事规则、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等制度不断健全。强化软环境建设,设立三级软环境监测点21个,聘请软环境监督员121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了吉林铁东经济开发区内设机构及职能,完成了部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提升。
同时,街道、地方志、应急、老龄、档案、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妇女儿童等事业均取得新进步;国土、供电、农电、通讯、邮政、金融、保险、气象、烟草专卖、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和机构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戮力同心、顽强拼搏、埋头苦干。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全区政法干警、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中省直单位,向关心支持铁东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企业困难较多,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民间投资增速不快。二是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步伐不够快。三是科技创新带动作用还不明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个别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担当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我区厚植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之年,也是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2018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在把握大势中趋利避害,在正确分析中创新思路,在克服困难中抢抓机遇,誓师追赶,立志赶超!
2018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区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问题短板、突破瓶颈制约,加快建设新型工业核心区、商贸旅游先导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幸福铁东。
2018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8:74.2:2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推进10项民生工程。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到深学深悟,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切实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同深入落实市委、区委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铁东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让脱贫攻坚、各项改革成果惠及全区人民。政府系统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以实际行动作表率、树标杆,按照区委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制定“任务书”、明确“路线图”,确保每项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头。切实做好学习成效的督导考核,精心组织专项考查、随机抽查、联合督查,坚决推动区委九届三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细落实落地。
(二)实施“项目兴区”战略,积蓄经济发展新能量
拓宽招商选资渠道。依托“一带一路”、哈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推进经济交流合作。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巩固深化与浙江省永康市等友好城市的合作成果,实现优势互补。继续大力引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中小企业落户我区。完善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政策招商、以商招商,努力实现全年录入省招商引资调度系统资金增长10%的目标。千方百计引资金、上项目,重点围绕专用汽车、现代装备制造、电子光学、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把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完善全区项目库建设,谋划、操作一大批项目入库;开通区内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面实施领办、代办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涉及的立项、用地、用水、用电等问题;确保全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破解要素保障瓶颈,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力度,大胆实施PPP模式及特色小镇融资模式;全力推动五洲国际商贸城建设项目尽快签约,推动叶赫国际滑雪场项目尽快落地,推动叶赫“沐心谷”旅游度假区尽快建成开业,加快中重型商用车智能转向产业化、专用车产业园区、电子光学孵化园区等项目建设进度。加速推动天宝机电城、医药仓储中心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提升开发区整体活力。继续发挥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平台的重要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聚。强化开发区服务功能,打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优质软环境。进一步完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尝试通过工业地产等模式提升产业集中度,激活高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撬动更多资金投入开发区建设。盘活平东老工业区沉淀资产,启动“双停”企业,减少土地刚性支出;开展土地收储工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产业振兴”战略,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推进工业精准转调。培育优势产业。瞄准“中国制造2025”,盯紧专用车发展市场,举办“2018中国·四平专用车产业峰会”。高标准规划建设专用车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中航奋进专用车、吉运专用车等龙头企业,力争专用车产业园区孵化区项目、年产12万套汽车启动锂电池项目等一批立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坚持科技引领。发挥科技创新奖励资金作用,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之路,推动专用汽车、电子光学、换热设备三大产业集群实现集约化发展。着力优化调整结构。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好3000万元保增长、促转型专项引导资金作用,按照淘汰关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做大做强一批的思路,一企一策推动转型。盘活存量资产,适时启动通钢钢绞线、恒业装载机等一批停产闲置企业。突出抓好民营经济。落实省、市、区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企业家互助联盟,继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增强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力争实现收入翻番;确保完成2000亩棚膜建设任务,扩大叶赫水稻种植面积,力争水田面积达到4000亩。培育推广区域品牌。完成5个“三品一标”认证,叫响“叶赫贡米”品牌。打造物联网交易平台。依托“互联网+”,建立功能配套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交易平台,进一步发挥惠丽智慧农场的龙头作用,推广订单农业,让老百姓“种出好菜、卖出好价”。发展壮大规模经营主体。积极推广中小型农业机械,力争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落实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力扶持14个发展典型,力争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35家,家庭农场28家。巩固深化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成果。推进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提高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全面激活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步伐。做精旅游产品。围绕“一核两季四线”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全景铁东”建设。积极申报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区和叶赫那拉城晋升5A级景区;找准突破口,以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健身旅游为载体,提升A级旅游景区质量和知名度。深入打造乡村旅游“农家乐”精品版;策划包装3条精品旅游线路,将叶赫古城、叶赫那拉城、馨苑文化城、皇家山滑雪场、塔山红色教育基地、二郎山庄、鹰嘴山丛林旅游休闲乐园等景区景点串成线、连成片,打造铁东全域一日游和二日游,推出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新亮点。深入挖掘资源特色,建设民间艺人队伍,开发和推广满族民俗系列文创产品。做强商贸核心。依托万达城市综合体、欧亚商都、三马路步行街等资源条件,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大型商贸综合体,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商业格局。做实物流产业。积极发挥我区东接西联、南接北融的立体交通和区位中心优势,发展物流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中心。
(四)实施“生态宜居”战略,展现城乡建设新面貌
精心打造宜居城区。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成果。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生命线,不断完善路网建设,使城区道路更加畅通。积极配合海绵城市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将治理作为城市发展保障,保持打击“两违”高压态势,健全定期巡查和综合执法机制,推行“人性化”执法与“网格化”管理模式。对主要街路门前堆放、店外经营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保持街路、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巩固提升城区市容市貌。全面开展主次干路机械化清雪,确保群众安全出行。按时完成房屋土地征收拆迁任务,为城市发展储备更多空间。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全力实施城区外公路沿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南北环景观林带、四—叶采摘经济林带和山—叶花海景观带。紧盯农村环境治理、垃圾污水处理、人畜科学分离和村屯绿化美化四个重点,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打造提升房身—合力—山门村、山门镇—英城村、四—叶沿线等3条绿化美化精品线路。完成打造美丽庭院300个、干净人家750户,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个。大力实施“阳光淋浴”和农村改厕工程,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重点打造特色小镇。凸显叶赫满族镇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满族服饰、特色饮食、民俗文化等优势,将旅游产业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重点做好总体规划修编、镇内棚户区改造、叶赫河综合治理工作。各乡镇将本着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将本辖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吸引域外能人和本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县、乡、村三级公路畅通,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硬件支持。
全面打造绿色环境。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抓好秸秆禁烧、扬尘治理、取缔露天烧烤等工作,切实改善空气质量,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8天以上。多方施策,降低农药对土地的污染。深入推进水污染综合防治。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河道清洁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加大全流域污染防治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采砂活动;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推进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扎实推进生态修复绿化工程。力争还林5000亩,环路绿化1500亩,四—叶公路两侧种植果树2000亩。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工作,坚持完善联动执法,确保天蓝地净气爽水清。
(五)实施“改革创新”战略,增强社会发展新动力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审批事项“两集中、两到位”和网上并联审批,将行政职权和综合服务类业务全部纳入“全省一张网”办理,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和缩短审批时限。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巩固扩大“五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成果。优化营商发展软环境,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项目行政审批领办、代办制度常态化。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努力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启用倒逼机制,促使僵尸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或退出市场。从提升产品质量入手,对应市场需求,加大研发力度,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出品。加大投入力度,补足我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服务业发展短板。
积极推进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配置政府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职责,盘活使用编制资源,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形成科学合理的机构编制管理体制,为振兴发展铁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六)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构筑扶贫工作新机制
落实包保帮扶责任。围绕“脱贫、退出、增收”三个目标,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坚决做到政策不变、包保不变。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已脱贫贫困户档案筛查、未脱贫贫困户调查及返贫人员排查工作,科学谋划扶贫产业、脱贫项目,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依托蔬菜大棚、畜牧养殖、苗木种植、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推进“一村一业”建设。强化能人引领,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集体要达到50%以上。进一步完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退出村硬件全达标成果,确保剩余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切实兜住扶贫底线。突出抓好医疗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看不起病和因病返贫问题。切实抓好教育扶贫,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问题。坚决抓好政策兜底扶贫,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落实好低保户和贫困户两项制度衔接,扩大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不断加大扶贫领域监察、审计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项目作用。
(七)实施“发展惠民”战略,开创民生事业新局面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健全促进就业创业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体系,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全面完成城乡就业各项指标任务。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面、持续参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保障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幼儿园管理,对不达标的幼儿园责令整改或取缔。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文体设施建设,继续开展“百姓大舞台”、“全民上冰雪”等品牌活动,丰富群众性文体生活。统筹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分配,推动城乡、区域文体服务协调发展,提升全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抓好10项民生工程。一是投资2492万元,完成石岭中心校、叶赫中学综合楼等建设项目。建设3所现代化幼儿园。二是多方争取资金,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得到扶助。三是完成棚户区改造4418户。完成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1468套。四是完成35个弃管小区改造任务。五是新建4所学校水冲厕所、15座城区水冲厕所、5座景区水冲厕所。完成农村厕所改造800户任务。六是力争打通东郊大街、东山路、北三纬3条路。七是完成城市D级危楼改造185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6户。八是积极做好清收林地还林、春秋两季绿化造林工作,加强村屯绿化,确保村屯绿化率达到80%。九是投资260万元,对山门镇和叶赫满族镇3条水毁路、3座桥梁进行维修加固。修建村路8.9公里。十是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0人。
(八)实施“综合治理”战略,激发和谐社会新活力
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组织实施打黑除恶、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强化重点部位、重点区域治安巡防,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降低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落实从优待警各项举措,规划建设平南派出所。加强危险化学品和寄递物流业管理,坚决防止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继续开展“一网一点零激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法律援助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扎实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继续实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和领导接待日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畅通。加大解决问题力度,全力打好“积案化解”攻坚战,维护信访群众权益。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方法,开辟群众信访新通道,做到法律政策及事实公开、处理过程公开、处理结果公开,增强基层处理和化解信访问题能力。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全力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重点开展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粮食仓储、粉尘作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切实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强化安全生产领域监督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三、强化“四型”政府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让人民更加满意为根本目标,努力建设责任型、法治型、高效型、廉洁型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强化宗旨意识,建设“责任型”政府。强化责任担当,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在“服务”上狠下功夫,多办惠民实事,多解决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问题。坚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紧迫感,及时回应群众在环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热切期盼,全力做好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切实当好人民公仆。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跨部门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建立部门执法责任清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加大“涉软”案件查处力度,切实解决一些领域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检查任性等问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狠抓工作落实,建设“高效型”政府。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按照“建高效率人民政府、当高效率公务人员”的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切实增强行动思维,进一步强化执行,将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化、具体化、规范化。严格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工作开展,明确节点,强化督查,定期调度,确保各项任务目标有效落实。严格绩效考核,严厉整肃懒政、怠政、不作为、推诿扯皮等行为,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着力反腐倡廉,建设“廉洁型”政府。压紧压实政府系统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以贯之纠正“四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严格监管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的使用和效益。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工作目标。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积极作为,奋力赶超,为全力打造四平新一轮振兴发展核心增长极,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铁东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