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里生存繁衍,距市区50公里的二龙湖畔燕国古城遗址,是汉民族最早开发东北的见证。历史上的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朝鲜族都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诸如辽代韩州、明代叶赫部落等文化古迹,加之钟灵毓秀的山川地貌,更为这块黑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四平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距市区30公里的叶赫满族镇,是清代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慈禧、隆裕两皇后的祖籍地。


  四平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总人口338.55万,少数民族人口28.53万,占总人口8.43%。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33个民族。其中,满族24.59万人,蒙古族1.58万人,回族1.30万人,朝鲜族0.91万人,锡伯族0.05万人。人口最少的5个民族分别为:维吾尔族4人、哈尼族4人、哈萨克族4人、傣族4人、赫哲族3人。
  辖有1个民族自治县即伊通满族自治县, 4个民族乡镇即四平铁东区叶赫满族镇、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公主岭市龙山满族乡、双辽市那木斯蒙古族乡和23个少数民族村(屯)。
  


  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由于历史原因,满族散居全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满族史称“诸申”,直系先民为明代“女真”(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往上可溯至隋唐时代的靺鞨,北朝的勿吉,汉代的挹娄,周代的肃慎(以上均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女真”之称出现于唐末五代。12世纪,女真人起兵反抗辽朝奴役,建金国政权,不久灭辽和北宋,与南宋对峙。金代,大量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绝大多数人融于汉民族之中,而留住在今黑龙江依兰一带的五个军民万户府的女真人和分布在松花江两岸、黑龙江中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等地的女真各部则逐渐演化,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建州、海西两部女真人为主体,将分散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统一为共同体,1635年正式改“诸申”(女真)为满洲,1911年辛亥革命后,简称满族。
  满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分北部和南部两个方言,满文是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的。满族自古就好歌舞,舞蹈动作多由狩猎、战斗等活动演化而来。在宫廷乐舞中,常备有满、蒙古、汉、朝鲜等民族的舞蹈。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跳马、跳骆驼及滑冰等。跳马是在马飞跑时,横跃到马的身上,跳骆驼则要求从后面跃上驼背;滑冰也是满族喜爱的运动。满族入关后,每年阴历十月都要在北京北海冰面上检阅八旗子弟滑冰技术,除了表演速度外,还有花样滑冰、冰上足球比赛、冰上杂技表演和滑冰射箭等项目。满族孝敬长辈,重视礼节。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满族以西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早期分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两种,现已消失。
  


  叶赫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中心腹地,距四平市30公里,地处半山区,属长白山余脉大黑山系,景区内群山环抱,冈峦起伏,苍松翠柏,绿柳成荫,是国家级100个“天然森林公园”之一,集满族历史文化特色与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风格独特,是我国北方少有的旅游胜地。现满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1%。
  叶赫历史悠久,古称“叶赫国”,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又是清初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清末慈禧太后,隆裕皇后的祖籍地,素以“三代皇后的故乡”而闻名于世。境内现在的东、西两座古城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文化区内,有叶赫东西二城和商简府城遗址,古驿站,伽蓝寺,娘娘庙,虫王庙等文化古迹可供游客参观游览。